缅甸鸿泰娱乐官方客服:1月5日电 (记者 阿琳娜)安化门是隋唐长安城郭城南墙偏西之门。记者4日得悉,考古人员开掘了安化门门址、郭城南墙、顺城街、前期水渠等遗址,确认了安化门“一门三道”的结构及基槽营建方式。
据了解,安化门由墩台、门路、隔墙组成。门址西半部已损坏殆尽,仅余东墩台、东隔墙、东门路的基槽部分。
经过对东墩台基槽的南北向解剖,可知门址营建前此处地形北高南低,基槽北部直接坐在生土上,南部坐在抛弃的前期水渠上。基槽底部夯层中铺有很多碎瓦片,多件瓦片上有“官……”“官匠……”字样的印戳。在墩台基槽南侧与东南侧发现补筑夯土,均围绕在版筑痕周围,质量不如墩台夯土。版筑痕的存在可知在夯筑时其南侧应该是开阔的,为使墩台巩固,在基槽外又补筑夯土,不仅可填平抛弃水渠,一起起到加固基槽的作用。
在门址东、西侧各开掘了一段郭城南墙,仅存基槽夯土。经解剖可知基槽由南北两块夯土分筑而成。在城墙夯土北侧均发现路土,路面有多条东西向车辙,应为顺城街。
据介绍,前期水渠位于安化门遗址南侧,东西向,局部被东墩台叠压,系早于安化门遗址的水渠。水渠在东隔墙以东,南北两壁外扩形成喇叭状。在喇叭口东侧的解剖沟内,于水渠底部的生土面上发现南北向三列近长方形小坑,坑内填土疏松纯洁,坑洞四壁有显着水浸痕,小坑东西未到边,详细形制不明。在喇叭口西侧发现水利设备——拦河堰。拦河堰分迟早两期,前期以生土为堰,晚期以清淤的淤泥为堰。在拦河堰西侧发现桥梁遗址,包括桥桩柱洞和木地袱痕迹。
经过考古开掘,安化门遗址可分迟早两期,前期为东西向水渠,渠上有拦河堰和桥梁等水利设备,依据其出土遗物判别年代应该是隋初,推测隋大兴城时,外郭城南墙并没有建成,只是以东西向水渠为大兴城的南界。晚期为安化门遗址,是在水渠抛弃之后建筑而成,墩台底部出土唐初带印戳的瓦片,结合文献揣度此次开掘的门址当为唐永徽五年所建的安化门。
专家表明,安化门遗址的开掘,清晰了“一门三道”的门址结构、规模及营建方式,新发现隋代的水渠、拦河堰、桥梁等遗址,不仅为知道隋大兴城的格式,也为隋唐长安城的水利设备研讨供给重要材料。